各种润滑油脂优缺点
1 各种润滑油的优缺点
仅仅用基础油是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润滑剂的,也就是说,每种油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优点和缺点。
A 矿物油
普通矿物油:目前使用得最多的润滑油是以石油馏分为主要原料,成为矿物油,制取这类润滑油的原料充足,价格便宜,生产矿物油的原油一旦选定,就可利用各种组分存在沸点差的特性,通过蒸馏装置分离出各种石油组分。因此,矿物润滑油都是某一沸点范围内的产物。
精制矿物油:经过蒸馏后的矿物油其中含有很多非理想组分,其粘温性能、抗氧化性能差,必须通过萃取方法从中除去非理想组分。通过脱脂处理,除去在常温下(15℃)就会变成固体的烃类,以免影响润滑油的低温流动性,再除去沥青和少量的溶剂,润滑油的质量就基本达到使用要求。
深度精制的矿物油:润滑油的深度精制是在精制的基础上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使润滑油与氢气发生各种加氢反应,以除去其中的硫、氧、氮等杂质,以及将部分非理想组分转化为理想组分。硫、氧、氮的存在使润滑剂易于氧化生成酸、胶质、沥青从而腐蚀设备或沉积粘结于设备的工作表面。通过深度精制,可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抗氧化性能、粘温性能、高低温性能。
目前,世界上深度精制的矿物油只占润滑油总量的5~10%。
B 合成润滑油
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润滑油具有以下优点:
①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合成润滑油比矿物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好,热分解温度高,在高温下不易裂解,从而生成助燃小分子;
②粘度指数高,粘温性能好。合成润滑油的粘温性能要比矿物油好,在温度变化条件下,粘度变化小,能使用于工作温度变化较大的场合;
③耐低温性能好:与矿物油相比,合成润滑油具有更低的倾点,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而不结晶或凝结;
④较低的挥发性:合成润滑油一般是一种纯化合物,起沸点范围窄,挥发性低,因此挥发损失小,可延长油品的使用寿命。而矿物油是某一沸点范围内的产物,容易挥发;
⑤闪点和燃点高合成润滑油的闪点和自燃点高,相同的高温条件下,不容易发生燃烧,使用安全性好。
C 植物油
植物油正越来越受欢迎,它具有矿物油及大多数合成油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就是迅速的降低环境污染。由于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在寻求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措施,而这种”天然”润滑油正拥有这个特点,虽然植物油成本高,但所增加的费用足以抵消使用其它矿物油、合成润滑油所带来的环境治理费用。
植物油优点是毒性低润滑性能和极压性能比石油基润滑油好。但植物油因产量少而比矿物油价格高,另一个缺点是在低温下易结蜡,氧化安定性也不如矿物油好。
2 各种润滑脂的优缺点
根据润滑脂稠化剂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钙基脂、复合钙基脂、钡基脂、钠基脂、通用锂基脂、极压复合锂基脂、铝基脂、脲基脂、膨润土润滑脂及磺基聚合脂等。各种润滑脂的优缺点如下:
①钙基脂:
钙基脂俗称“黄油”,抗水性好,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适用于潮湿环境或与水接触的各种机械部件的润滑。
其缺点是:
滴点低,使用温度不超过60℃;使用寿命短;耐热性差,在蒸汽中易硬化;高速条件下,抗剪切性差,不能用于高速。
②复合钙基脂
高滴点,抗水,较好的机械安定性、极压性、胶体安定性及耐热性;适用于较高温度及潮湿条件下大负荷工作的机械部件润滑,使用温度可达150℃左右。
③钡基脂
高滴点,抗水,机械安定性好,不溶汽油和醇;常用于油泵,水泵,船推进器,化工泵
④钠基脂
耐热性好,使用温度可达120℃,有较好的极压减磨性能;抗水性差,遇水会乳化变稀流失;可用于振动较大、温度较高的轴承上,优其适用于低速高负荷机械部件的润滑,不能用在潮湿环境或水接触部位。
⑤锂基脂
锂基脂滴点较高,使用温度范围:-20~120℃,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机械安定性、防锈性和氧化安定性;但钾基脂长期存在抗磨性能差的缺点,且不宜与其他润滑脂混合使用,贮存易析油,与非金属皂类润滑脂相比,使用温度范围小,抗水性也差,已不能满足现代工业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⑥极压复合锂基脂
高滴点,抗水性能良好,有极高极压抗磨性,适用于~20~120℃温度下高负荷机械设备的齿轮、涡轮、涡杆和轴承的润滑。
⑦铝基脂
粘附性好,抗水,滴点低,一般在70℃左右。温度升高,铝基脂对金属的粘附能力下降,一般仅做光学仪器防护性润滑脂,不用于润滑设备,复合铝基脂的生产工艺复杂,能耗量大,而同磺基脂,复合锂基脂相比,轴承运转寿命短。
⑧脲基脂
高滴点,憎水,耐高温,氧化安定性好;但价格昂贵,且抗剪切性能差,在高速.低速剪切条件下,稠度变化大,易变稀流失。而且其所用原料~异腈酸脂是一种剧毒品,所以生产使用过程中防护要求严格,贮存运输困难,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⑨膨润土润滑脂:
无滴点,使用温度高。但在高温下易结焦,严重影响润滑性能, 且膨润土是一种矿物,其中很细的砂砾难以除去。因此,轴承的噪音大,使用受到一定限制。
⑩磺基聚合脂:
磺基聚合脂滴点高,耐高温性能优异,抗水性、机械安定性极为优异,可满足工业中的苛刻要求.
上一篇:机油性能的关键—基础油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