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大批汽修厂、路边店将"关店大吉"!
市场不景气,竞争不断加剧,4S店关门潮不时发生。
以低价冲击、假冒伪劣配件盛行抓取客户的社会维修厂、路边店,其生存压力将面临更为严酷。2016年,一大批社会维修厂、路边店将顶不住入不敷出的生意基本原理,走上关门大吉的不归路。
随着国家打击假冒伪劣配件/附件力度的不断提升,广大保有车主认知能力的大幅提升,加上全国4S店对于售后服务价格的持续降低,社会维修厂、路边店自残、自绝的低价冲击行为,将为其掘开关门坟墓。
本文鞭辟入里,有理、有数据的为您揭开谜底。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型保险公司会严控理赔风险,将主动大幅减少合作维修厂数量。
(2)服务效率更高的维修、保养、钣喷连锁企业层出不穷,1家连锁型单店可以取代3-5家传统维修店产能。
(3)互联网消费习惯一旦建立,会导致20%的店铺获得80%的网络订单,即使完成电商运营,80%的维修店依然度日艰难
从美国的车险理赔整体规模看,目前每年15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一半赔车,一半赔“人”。
赔车这部分,一半赔给维修,1/3赔给全损车,剩下15%左右是理赔成本。这意味着,美国事故车维修行业的市场规模大约是2000多亿人民币。
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中国车险市场规模大约是5000亿,其中用于理赔的大约60%,大约3000亿,大约2/3赔车,1/3赔人(也包括赔鸡鸭牛羊等),由于目前全损车市场规模并不大,这意味着大约2000亿是用来修车了,其中1000亿赔工时,1000亿赔配件。
美国一年1800万辆事故车,维修费用是2000亿,这意味着单车维修费用接近1万人民币,国内是8000万辆事故车,平均每辆车的维修费用2500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在国内修车的客单价基本是美国同行的1/4。这个基本可以理解,目前国内喷漆工人的月收入大约是5000-10000人民币,美国同行大约是30000人民币,我们的喷漆工人大约是美国同行收入的1/4左右——收入和成本基本成比例。
美国大约有4万多家汽修厂,考虑到1800万辆事故车,意味着平均一家汽修厂每天只修1辆车——在美国遇到交通事故,修车通常交车时间是论周计算的,国内则按照天计算!
如果按照相同的维修效率,我们需要4倍的汽修厂,那意味着16万家汽修厂,但实际上,目前4S店每天的事故车交车台次平均每天在5-10台车,大约是美国同行的5倍。考虑到维修效率的优势,即使国内真有8000万台次的事故车,真实需要的汽修厂也应该基本和美国数量相当——中国最多只需要4万家汽修厂!
目前国内有多少呢?2.7万家4S店肯定都有钣喷车间,这些车间目前是大规模闲置状态,如果4S店不采用有壹手+4S模式,单纯修自己品类的事故车,这种闲置会是常态,只交房租地租而不产生收益,最终拖垮自己会是大概率事件。
*于一二类综修厂,包括没有资质直接干活的,*少10万家起,能有30%处于正常盈利状态已经不错。
从美国**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生态系统看,即使是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其合作的修理厂也不足1万家,多数不足5000家。目前平安、人保、太平洋几家保险公司合作修理厂都在几万家,这导致维修厂的风险管控难度极大,缩减合作维修厂是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必然会从管控风险的角度尽可能减少合作修理厂数量,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以优胜劣汰的方式,把维修资源集中在能够更好地管控维修风险的维修厂。
随着类似“人保、太保、平安”这类综合金融服务商的涌现,未来无论4S店还是修理厂,在诚信理赔方面一旦被保险公司发现,势必会被这些金融公司在企业的征信记录上涂上污点,这会导致骗保的维修厂不仅经济上受损,企业声誉也会受损。
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中国的现实计划,大型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数量不会超过1万家,未来的互联保险公司只可能从传统保险公司的合作修理厂体系里筛选合作维修厂。
这意味着,如果不能进入人太平三家保险合作修理厂范围,维修厂基本没有可能再拿到保险公司的维修资源——没有事故车维修支撑,维修厂很难生存。
如果按照1万家估计,这意味着现有合作修理厂2/3的淘汰率。目前即使生存状况尚可维修厂顶多只有30%,未来几年如果还将有2/3的会倒闭,也就是说,未来只有10%的大型维修厂能够长期活下去,假设以40万家计算,这意味着只有大约4万家大型维修厂能够比较好的活下去。
随着保险行业拿出零整比、喷漆标准工时这两个杀手锏,未来4S店在事故车维修价格方面的话语权将大大减弱。未来几年如果主机厂拿不出热销车型,该品牌4S店倒闭潮将持续涌现,从目前的情况看,2016年倒闭几千家4S店是大概率事件,大幅新增4S店则是小概率事件,这意味着几十万人失业。对于综修厂而言,如果类似保险公司把合作维修厂数量缩减到1/3,这意味着几万家综修厂倒闭,同样是几十万人失业。
总体而言,未来几年是汽车后市场去产能化的过程。行业内关店失业潮来临是大概率事件。虽然汽车销量在增长,但即使我们达到美国目前2.5亿的保有量,我们目前的维修厂数量也是过剩的,如果我们继续提升单店的维修效率,我们需要的维修厂数量只会更少而不是更多。
对于从业者而言,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是关键。
最近一段时间,我已经遇到很多从4S店分流出来的服务总监、服务经理,其中一些很可能会去综修厂碰运气,但从大趋势看,不扎实完成转型的综修厂也并非久留之地。
优胜劣汰是必然结果,仅仅靠传统经验管理维修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留给4s店和维修厂转型的时间并不多,目前生存状况尚可的后市场诸君也少幻想,多点忧患意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