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以及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汽车。锂电池、电动机和能量转换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部件,而锂电池要实现快速充电、安全等高性能,是技术门槛**的部分。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根据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界定,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和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纯电动汽车:是指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有的车辆将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有的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目前大部分电动汽车是直接采用电机驱动。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彻底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且零排放。电动汽车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其技术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电池容量不够,难以支撑长时间行驶。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燃气汽车:燃气汽车是指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的汽车。燃气汽车由于其排放性能好,可调整汽车燃料结构,运行成本低、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当前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车。目前,燃气仍然是世界汽车代用燃料的主流。
生物乙醇汽车:乙醇俗称酒精,用乙醇代替石油燃料的活动历史已经很长,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应用上其技术都已成熟。在汽车上使用以农作物为原料生产的生物乙醇,可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增加氧含量,使汽车缸内燃烧更完全,可以降低尾气的有害物的排放。乙醇汽车的燃料应用方式较多,主要有:掺烧、纯烧、变性燃料以及混合燃料等。
目前,我国主要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是:
上汽集团已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领域布局。目前已推出荣威750混合动力、荣威350纯电动轿车、上海牌燃料电池轿车三款代表不同技术方向的新能源汽车。计划2012年推出自主品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一汽集团已确定以混合动力为主导的新能源发展战略,2012年将建成年产1.1万台混合动力轿车生产基地。
比亚迪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先者,2008年已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2009年推出纯电动轿车e6,计划以新能源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乃*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
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车型是欧拉电动车。作为未来的量产车型,欧拉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永磁同步直流电机,百公里耗电10kwh,续驶里程160km,**车速130 km/h,这可以说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方向。
长安汽车新能源发展内外结合、逐步推进。2008年杰勋hev是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2009年底推出了纯电动奔奔mi-ni,已在重庆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奇瑞多种新能源技术齐头并进,涉及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柴油多个领域。2008年已推出轻混、中混版a5混合动力汽车,2009年推出qq3ev、瑞麒m1-ev、瑞虎3ev等多款纯电动轿车。
东风集团目前集中于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小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仍在研发之中。
此外,还有具有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系统并联结合的海马并联式纯电动轿车mpe;吉利高性能电动车等等。
世界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5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超过700万辆的天然气汽车。中国天然气汽车约有50万辆,而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混合动力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瓶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的战略选择。2009年出台的中国汽车发展振兴规划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突破口以及政策措施。无疑这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企业研发和生产各种新能源汽车。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进入的企业面临着高技术门槛,对此,企业必须清楚地了解、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人才实力,并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作为切入口。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
(一)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尚不高。尤其是在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即使在发展较快的油电混合动车技术上也与美国和日本有一定的差距。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控制技术、电池系统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箱控制技术等等,这些都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急需进一步配套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首要的前提条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就是说,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前,要建设足够的充电基础设施、氢燃料补给基础设施并解决氢燃料的生产等,充电站、加氢站、加气站的数量和质量及其运行成本的高低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走多快、能走多远。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发展插电式作为过度,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国家**的电力公司--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在北京、天津、山东及深圳等地建立汽车充电站,但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起来的新能源汽车的需要。
(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亟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标准化已成为一个行业是否成熟发展的方向标。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仅仅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测试、性能、安全稳定等相关方面的规定,其他方面如核心零部件的标准,电池的寿命,动力耦合技术的具体标准都亟待建立和进一步完善。
(四)分散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
在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下,国内不少企业上马新能源汽车,这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但问题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分头研究、各自为战,未能做到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管理,导致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将分散的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启动年,业内预期真正大规模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在2020年左右。但我们认为,随着我国对《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落实,5~10年我国就会迎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为了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健康顺利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升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科技含量,培养民族自主品牌
与传统汽车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算太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甚*可以说在一个起跑线上。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二十年后,中国汽车能否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要看今天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科技含量,是否拥有民族自主品牌,是否拥有在某一方面领先世界的创新产品,否则中国最多只能做汽车大国,不可能做汽车强国。
(二)提速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双向促进”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和推广使用的前提。2009年国家制定出台了“我国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等。配套政策和措施出台的初衷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双向促进。对此,地方政府在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时必须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其中,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相互推进发展。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促进其健康发展
新能源汽车要进入快车道并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必须有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支撑。目前已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主要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车辆的电磁场辐射强度限值和测量方法》等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十多项,加上2010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此管理规则颁布,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分析,而且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服务等制定了详细的准入标准,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然而,在新能源动力方面尚未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技术标准,如电池的寿命如何考核评定,电池、电动机节能环保的要求等。总之,新能源汽车快速健康的发展呼唤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技术标准。
(四)加紧国内各种资源的整合,实现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正是因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因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各自为战。自己规划、自己研制、自享成果。行业协会、研发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协调作用较少发挥。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整合与技术团队协作,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如何充分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应成为中国为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五)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为必经之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更快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